如果美國真的損失超過12兆美金。。。。那麼在可遇見的將來。。。通縮將會是主軸。。。通膨。。要很長一段時間才可能會在美國看到。。。除非非美以外地區的建設,或者需求,出乎意料的強大!

==================

摩根富林明 (J.P.Morgan) 集團亞太區行政總裁許立慶近日表示,金融風暴後至今,全球經濟基本面仍未復甦,美國看似維持的家庭消費,來自政府大量的注資,但仍撐多久?要看下半年失業率能否改善。

近期全球股市回升,經濟似乎將自谷底回升,但許立慶指出,現在對投資人的好消息是最壞時間已過,壞消息是接下來買什麼?不知道。許立慶表示,最應該被國際 貨幣基金 (IMF) 接管的是美國,沒被接管是因為美國有發鈔權;但儘管銀行願意借錢,產能過剩的企業仍不想借錢。

據統計,這次金融風暴造成美國損失高達 12.7 兆美元,在去槓桿化的過程中,美國償還貸款的速度是有史以來最快,儲蓄率也漸增至約 5%,但債務資產比例仍高逾 30%。

企業不投資,個人都在還債,但美國消費能力未見大減,近期消費信心更回升至 9 個月以來新高,究其原因,許立慶說,其實是政府透過失業保險金、退稅、社會安全圈,等同變相的消費券大量注資,使得家庭能花的錢沒有減少。

但注資的效益能撐多久?許立慶認為,今年下半年可能就不見了,最重要的觀察指標是「失業率」,唯有失業率降低,薪資水準回溫,個人可支配所得真正提高,美國經濟才真的脫離風暴。

受金融海嘯衝擊,投資思維也開始改變,許立慶舉出過去 10 年就歷經 2 次股災,秉持過去「長期持有」(Buy&Hold) 方式,投資 S&P 500 指數,平均年報酬率負 7%,顯示長期持有已不可行,但許立慶強調,短期操作只會賠得更多。

許立慶指出,定期定額仍是一般投資者較適合的投資方式,但分散投資更為重要,而過去基金業者傳統投資報酬率預期為 8-12%,許立慶說,現在開始,現實投資報酬率應調降為 5-7%。

如今的環境讓資產管理業備受挑戰,許立慶表示,金融風暴以來全球基金平均損失約 40%,業者控管風險上,投資風險不再是唯一風險,還包含如馬多夫事件的交易對手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投資績效可持續性的風險。

此外,各國金融監管法規日趨嚴格,對投資人保護更加重視,金融產品不再只是要求資訊的充分揭露,將影響基金的銷售方式,以及財管成本的增加;未來的資產管理業,若不是很大的「百貨公司」,就是專精特定產品的「精品店」。

而基金業者要如何提高報酬率?

許立慶表示,亞股過去 15 年漲幅和 GDP 成長相比的倍數低於美股,又沒有歐美地區的超額負債,按理說受金融風暴衝擊應該較低,但去年恐慌情緒下,亞股跌幅還比美股重,但今年以來亞股大漲,顯示回歸價值的「時候到了」。

隨著亞股全球地位快速提升,尤其中國和印度兩大成長引擎都在亞洲,許立慶大膽直言,全球基金經理人唯一提升報酬率的方式,就是投資亞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v19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