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在 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能源消費與產業經濟始終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而如何有效利用能源以創造更高的產業經濟價值,為政府與企業界的共識與努力的目標。圖3以 能源消費變動量為橫軸、產業生產額變動量為縱軸,分析工業部門中各產業在民國83年至88年間能源消費與產值變動之消長情況。此圖可將各產業分為四種類型 加以討論,其中第一象限表示能源消費與產值皆為正成長之產業,此類型之產業為能源與產值皆增加之產業,需進一步探討其能源彈性值,以研判其發展潛力。第二 象限者為能源消費減少但產值增加之產業,此類產業顯示其能源效率與產值表現皆為良好,值得推廣。第三象限為產業之能源消費與產值皆為減少,此類型產業需要 進一步探討能源利用與產值效益之相關性,再研判其發展潛力。第四象限者顯示其產業能源消費量增加而其產值反而減少的情況,可推知此類產業在能源與經濟效益 的表現惡化,未來發展的潛力可能較弱。 | ||||||||||||||||||||||||||||||
![]() | ||||||||||||||||||||||||||||||
圖3. 民國83-88年工業部門各產業能源消費-經濟成長分佈圖 | ||||||||||||||||||||||||||||||
由 表6顯示工業部門在民國70-88年間,各產業在每個時段內能源消費與產值變動的象限分佈,可看出多數產業皆屬於第一象限,如鋼鐵業、石化原料業、水泥 業、基本化工原料業、塑膠原料業、印刷業與金屬製品業,在大部份時期皆處於第一象限,顯示這些產業的能源密集度為影響其能源消費及經濟效益的關鍵。其他如 紡織業、皮革業、人纖業、橡膠製品業、運輸工具製造業及其他製品業在83-88年間皆處於第四象限,即上述產業的能源消費量增加,而其產值卻有衰退的現 象,值得相關單位與業界注意。另外,造紙業、其他非金屬礦物製造業、水泥業及機械業在83-88年間由第四與第一象限轉變為第二象限,顯示這些產業的能源 消費減少而產值相對增加,為產業在能源與經濟效益皆有改善的良好典範。 | ||||||||||||||||||||||||||||||
![]() | ||||||||||||||||||||||||||||||
表6. 工業部門各產業歷年能源消費-產值變動圖象限分佈 | ||||||||||||||||||||||||||||||
本研究顯示,石化原料業、鋼鐵業、水泥業、紡織業、造紙業與基本化學原料業皆為高能源密集度的產業,顯示這些產業的能源效率尚有改善的空間。針對這些產業的能源消費與節能途徑作重點之建議如下: | ||||||||||||||||||||||||||||||
| ||||||||||||||||||||||||||||||
![]() | ||||||||||||||||||||||||||||||
除上述產業之改善策略外,針對我國工業部門的節約能源與CO2減量尚有下列數點綜合性的建議。 | ||||||||||||||||||||||||||||||
| ||||||||||||||||||||||||||||||
![]() | ||||||||||||||||||||||||||||||
如何有效利用能源以創造更高的產業經濟價值,為政府與企業界共同努力的目標,本研究顯示石化原料業、鋼鐵業、水泥業、紡織業、造紙業與基本化學原料業為主要高能源密集度的產業,由於多年來國內工業部門偏向高耗能與高CO2密集度的產業,故提高低耗能與低CO2密集度的產業配比,宜於未來規劃產業政策時納入考量。 目 前我國已加入WTO,在邁向國際化的經濟中,政府需要加強培植低耗能與高附加價值的產業,以提昇國際競爭力。另外,對於典型高耗能且能源生產力偏低的產 業,近年來由於國際不景氣及國內投資環境趨於惡化,部分業者已外移投資,因此政府可輔助廠家,研擬配套措施,鼓勵優良廠品回銷台灣,如此不但可活絡區域性 企業之行銷,且可改善國內的產業結構。 另外,對於產業經濟效益高而能源效益較差的產業,改善的重點在於加強推動節能與淨能技術,積極改善能源效率,以提高附加價值與環境親和力。長期而言,國內需要加強再生能源之研發與投資,以達成節約能源目標與推動淨能計畫。 整 體而言,未來產業的競爭將傾向於高附加價值、高品質、無公害、低污染、省能源的綠色產品,故如何提昇產品競爭力、能源效率與環境親和力,是不容忽視的課題 與挑戰。在全球景氣開始復甦之際,政府需要更積極地改善投資環境,致力於人才培育及新產品、製程之研發,鼓勵產業界加速改善能源密集度,且善用市場機制與 經濟誘因,擬定因應策略與配套措施,使優良傳統產業能提升競爭力,科技能根留台灣。 | ||||||||||||||||||||||||||||||
(本研究成果係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委託辦理) | ||||||||||||||||||||||||||||||
![]() | ||||||||||||||||||||||||||||||
|
先有王老先生帶頭漲油價,後有台電跟進宣稱未來電價將上漲三成!
先不管股市和房市的熱潮是真是假,小老百姓卻不得不正視油電雙漲後即將帶來的物價問題。
談物價太無趣、也很無助,口木今天只談投資方向。
我們知道,台灣幾乎沒有穩定的自產能源,可說完全依靠進口石化燃料支撐經濟命脈
過去台灣一向維持低油價與低檔的油品稅率
目的就是提供島內眾多高耗能產業在較低成本下製造出高附加價值商品以賺取出口外匯
舉凡過去舉足輕重的石化業、鋼鐵業、紡織業 … 到近年依舊是高能源密集的半導體製造業,皆扮演了台灣經濟火車頭的角色。
以晶圓雙雄為例,除了領先的製程技術,能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幕後祕辛,其實還有政府提供優惠的租稅減免,以及低於民生用水用電價格的成本優勢。再則,長期維持弱勢台幣匯率,對於出口亦居功厥偉
試想,台灣科技業將面臨幾個問題:
1. 國際熱錢不斷擁入台灣,新台幣轉為強勢貨幣,台幣升值將削減出口優勢
2. 新政府表態放任油電雙漲,高耗能產業之成本優勢不再
3. 科技業之租稅減免面臨檢討
4. 環保意識持續提升,綠色製程墊高成本
5. 技術及資金將對中國全面開放,核心優勢不再
從以上數點衝擊點觀察,我大膽可以預期:
台灣的晶圓製造業已進入穩定衰退期 …
過去十年,晶圓雙雄幾乎撐起了指數的半邊天,但在上述種種優勢盡失之後,未來台股回到民國七十年代末期、八十年代初期,以資產及金融撐盤的局面。
過去我曾視為穩健投資標的之鋼鐵業、石化業,同樣面臨能源價格提升後的競爭力危機!
吾人看到該產業近期亮麗的獲利成績,心中卻不能不預期未來因能源成本墊高後的獲利壓縮。
此時,看倌們也許心慌慌、眼茫茫
想著: 台灣難道「馬上」要走向死胡同了嗎 ?
對於永遠樂觀的口木來說,其實不會有絕對的壞事,
老話一句: 危機、就是轉機!
唯有合理反應能源價格,才可能刺激台灣進行產業升級及轉型!
情場所謂:「痛過,方知珍惜!」
也許,就知道能源價格高,台灣能夠淘汰掉落後製程或低能源附加價格的舊產業
轉型為低耗能高附加價格的「綠色先進工業島國」
試想: 台塑、中鋼,再怎麼會賺錢,能賺得過一個「微軟」嗎?
美國人很聰明,把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丟給中國、台灣、越南等國家去做
瑞士人財富冠乎全球,依賴的是精密工業,而非大量的污染及能源消耗
兩岸之間的和平似現曙光,雖然在刀光劍影之間的和平尚稱不上真和平
但若和談戲碼萬一弄假成真,唱出了和平大調亦可謂人類福者!
台灣若想效法瑞士,成為地球上的淨土
除了政治外交上的和平安定
能源政策、產業方向亦決定了島民們的真實生活品質
我們期待台灣能夠擺脫長久以來破壞環境、消耗能源之經濟成長依賴
但,談何容易 ? 在這痛苦的轉型過程之中
吾人應做好心理準備 … 迎向低耗能、低污染的產業。
舉例:
軟體服務業 (如俱競爭力之系統廠商、及國際級之軟體公司)
娛樂業( 如電玩、博奕等紙罪金迷 …)
通訊業 (如電信、網路業)
… (歡迎網友補充指教)
也許我們不急著在現在的時間點去投資這產業,我們也不急著全面看衰高耗能產業
畢竟趨勢的成型需要一段時間,股價總是反應群眾的歇斯底里,鮮少真正成為經濟櫥窗。
後記:
本文所述,並非膚淺之「概念股」興奮雜文,而是思考整體產業生存發展之推敲,文中若有過誤,敬請看倌前輩批評指教。
參考文章:
http://www.ecct.org.tw/print/52_3_1.htm
http://e-info.org.tw/node/17979
還有
(1)製藥生技業
(2)品牌
(3)設計文化產業
(4)精密配方產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