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性通貨膨脹簡單的說,就是進口物價上漲,遞延到躉售物價,然後再遞延到消費者物價,以進口原物料為主的廠商,因為進口物價成本上漲,反映到售價上,就會出現輸入性通膨。

國內進口物價從前年開始逐步上漲,但是消費者開始感受到物價明顯上漲,是去年下半年的事情,這種遞延效果的出現,就是輸入性通膨的情況。

我國經建目標把消費者物價指數控制在2%以內,96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1.8%,有達成預定目標範,但是今年初物價明顯上揚,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高達3.89%,讓中央銀行不得不承認,國內確實出現輸入性通膨壓力。

造成進口物價上漲通常是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以及匯率因素,因此國際上解決輸入性通膨通常可能採取的措施包括貨幣升值、調降進口關稅以及調降營業稅等。調降進口關稅和營業稅,可以讓廠商成本降低,有助於平抑物價,我國目前已採取關稅減半措施,至於營業稅從5%降為0%的議案,財政部也已經送進立法院,近期內將審核,一旦立院通過,對於平抑物價將有幫助。

停滯性通膨指的是經濟成長停滯或是衰退,但物價持續不斷的上漲。國際上比較明顯的例子是美國在1970年代發生消費者物價以2位數字成長,所造成的蕭條狀況。也有些學者專家會把失業率加入一起討論,也就是失業率加上物價上漲率,成為「民生痛苦指數」。但是,主計處官員表示,這在經濟學理論不夠嚴謹,官方不會發布民生痛苦指數這種數據。他並表示台灣目前不可能出現消費者物價指數2位數上漲,失業率也沒有往上走,因此不至於出現停滯性通膨。

解決停滯性通膨的方式之一就是透過重大公共建設帶動經濟成長,但這是兩面刃的手法,因為公共建設雖然可以帶動經濟成長,卻也可能導致物價上漲,因此政府拿捏要精準。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在辯論會上有提到以愛台12建設等重大公共工程,解決台灣目前狀況。經建會官員認為,馬英九的做法,可能是要以公共建設帶動經濟成長,並提升國民所得,讓人民在面對物價上漲時,有較高的承受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v19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