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nyes.com/dspnewsS.asp?rno=1&fi=%5CNEWSBASE%5C20090401%5CWEB799&vi=32317&sdt=20090330&edt=20090401&top=50&date=20090401&time=11:15:30&cls=index15_totalnews

4月2日,G20峰會將在英國倫敦召開,屆時將討論刺激全球經濟增長、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和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等重大國際問題。


峰會來臨之際,中國的姿態顯得更加積極和主動。繼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超主權儲備貨幣之後,3月31日,央行網站發佈《加強區域金融合作積極開展貨幣互換》一文稱,截至目前,人民銀行先後與其他6家央行及貨幣當局簽署了總計6500億元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同以往此類協議不同,這些協議還進行了一些創新。如將互換的有效期延長到3年,並支持互換資金用於貿易融資。該文稱,這些舉措將大大增強新興市場央行操作的自主性及靈活性。「這標誌著新興市場央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維護金融穩定的能力與手段都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創新貨幣互換協議

截至目前,人民銀行先後與其他央行及貨幣當局簽署的總計6500億元人民幣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包括:2008年12月12日與韓國央行簽署的1800億元框架協議,2009年1月20日與香港金管局簽署的2000億元正式協議,2月8日與馬來西亞央行簽署的800億元正式協議,3月11日與白俄羅斯央行簽署的 200億元正式協議,3月23日與印度尼西亞央行簽署的1000億元正式協議。此外,3月29日,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參加泛美開發銀行年會期間,代表人民銀行與阿根廷中央銀行簽署了700億元框架協議,不久雙方將簽署相關正式協議。

央行稱,目前還在與其他有類似需求的央行就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進行磋商。

央行透露,上述六份協議還體現了對貨幣互換的一些創新。如將互換的有效期延長到3年,並支持互換資金用於貿易融資。在金融危機的形勢下,這些創新可推動雙邊貿易及直接投資,並促進經濟增長。其運作機制是,央行通過互換將得到的對方貨幣注入本國金融體系,使得本國商業機構可以借到對方貨幣,用於支付從對方的進口商品,這樣,在雙邊貿易中出口企業可收到本幣計值的貨款,可以有效規避匯率風險、降低匯兌費用。在當前全球經貿增長乏力、外匯市場波動加劇、貿易融資萎縮的情況下,這種貨幣互換的內容創新,應可發揮重要作用。

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認為,簽署貨幣互換協議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重大戰略部署。成為世界貨幣要具備國際結算、交易和儲備的功能。通過貨幣互換創新,可以部分實現人民幣國際結算功能,並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儲備功能,「對方簽署國(地區)可以用人民幣作為儲備,防範國際市場風險」。第二,有利於促進雙邊貿易發展,因為彼此持有對方貨幣後自然會購買對方國的物品。第三,通過這種途徑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能夠做到風險可控,「我們很清楚自己的貨幣流到了哪裡,而且如果出現問題,很容易與對方協調」。

國信證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士表示,大量簽署這種協議將導致通貨膨脹,「這無疑擴大了人民幣發行量,我估計通脹不久會更厲害」。但他表示,在美元貶值趨勢已明的條件下,這也是中國不得已採取的對抗措施。

應建立中美聯繫匯率機制

全球金融危機使世界各國深受其害,美元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是其根源所在。奧巴馬政府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以及美聯儲大量購買本國國債使中國巨額外匯儲備面臨大幅縮水的危險。中國必須在4月2日的G20峰會上清楚表達自身的利益訴求。

中國國際經濟關係協會副會長、原央行研究局副局長景學成認為,在當前情況下,與其與一個個國家(地區)簽署貨幣互換協議,不如推動中美雙方建立匯率聯繫機制。「後者的作用更直接,形成也更快。」

他表示,不管美國承認與否,現在中美之間的確存在一種貨幣資金循環關係。美聯儲發行貨幣,購買美國國債不是以黃金或別的什麼大宗商品為依托的,而是以中國的出口順差、外匯儲備為支撐的。而中國的外匯儲備是以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基礎貨幣購買所積存的。「把中間環節抽掉,不就是美元以人民幣為基礎發行的嗎?」在這個意義上人民幣已經就是美元了。

景學成建議採取匯率目標區域制。大致的做法是:初步確定中美匯率區間在1比6.5-6.8之間,如果高於6.8,美國用美元買回人民幣,如果低於6.5,中國用人民幣購買更多美元,以釋放更多人民幣。經過一段調適,這一目標區域可以有所調整,此外「具體的協調機制可以更多更靈活」。

他認為,建立起這樣的聯繫機制就永久性地消除所謂「中國政府操縱匯率」和「人民幣人為低估」等不實之辭了,而且人民幣可能直接走過資本可兌換的門檻,至少成為境外可兌換貨幣。這對於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對於成為未來「超主權貨幣」的主要貢獻貨幣,甚至當前成為SDR的權重籃子貨幣,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當前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們不能一味講韜光養晦,該有漢唐雄風的時候了。」

北大國關院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指出,建立上述聯繫機制對中美雙方經濟穩定發展都有好處。但真正實施有很多障礙:其一,美國國內議員中仍有人希望奧巴馬政府向中國施壓推動人民幣升值;第二,中國經濟體龐大,採取這種措施利於提高中國的競爭力,進一步加大中美貿易不平衡,美國未必樂意;第三,中美聯手會影響其它國家的利益,可能遭到歐、日等的反對。在他看來,改革是G20峰會的討論話題,但並非主要內容。冀望在此次會議上形成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具體內容是不現實的。目前建立中美匯率聯繫機制也不大現實。
=======================

熱錢效應首度鬆口 彭淮南籲建立亞元

    * 2009-06-08
    * 中國時報
    * 【黃琮淵、林志成/台北報導】

     兩岸經貿正常化後,下一步將朝建立「亞元(Asian dollar)」邁進。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日首度鬆口表示,熱錢在特定時段大量進出,已成為各國共同難題,亞洲國家應仿效歐元、盡速建立亞元,除可降低交易成本、促進經濟成長外,如台幣等小型經濟體的貨幣,也可免於國際禿鷹襲擊。

     這是彭淮南首度提及「亞元」一詞,這項宣示的目的,在為我國爭取參與區域合作機制的空間。一般預期,在兩岸關係趨向和緩後,且有我成為WHA觀察員之先例,這時候拋出亞元議題,新台幣被「邊緣化」的憂慮將大幅降低。

     彭淮南昨日接受台北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時,論及熱錢效應。他說,台灣為了加入WTO,資本帳被迫開放,外資已可自由進出,但熱錢卻嚴重干擾外匯市場穩定;他建議亞洲經濟發展程度相近、彼此間貿易及資本交易較多的國家,應積極建立共同通貨。

     他說:「假如亞洲國家中,能建立共同通貨區,並像歐洲使用歐元一樣,亞洲使用亞元,就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進經濟成長。」彭淮南指出,亞洲經濟發展程度相近國家如果共同使用亞元,就不會被國際禿鷹攻擊。過去央行參加亞銀年會時,訴求主要是催生多邊換匯機制,避免遇如亞洲金融風暴時,韓國出現流動性問題的窘況,對於建立共同通貨態度保留。

     當時的政策如此,匯銀人士分析,一來是時機尚未成熟,擔心催生亞元卻因中國因素被「獨漏」在外;二來是確保台幣主體性,可藉調控雙率,提高出口競爭力。

     但在金融海嘯後,央行態度出現微妙變化。資深行庫主管認為,金融海嘯給全球央行上了一課,當全球需求萎縮時,不管匯率壓得再低,提振出口效用都很有限,這也意謂「貶值救經濟」其實並非萬靈丹;反過來想,若幣值動盪,對國內經濟恐有負面影響,這恐比出口衰退來得嚴重。

     彭淮南表示,外匯供給曲線很容易受「非理性預期心理」影響,如果央行任由外匯供需決定新台幣價位,熱錢將扮演主導角色,新台幣匯率每天可能變動好幾塊錢,出口廠商一定承受不了。言下之意就是,維持幣值的穩定,將成央行一大挑戰。

     不過,財經官員私下坦言:「亞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主因是亞洲國家的政治、經濟情勢發展,與歐洲並不相同,短期內推動共同通貨有難度;而且,亞元要能順利誕生,仍取決與金融實力較佳國家的態度,中、日兩國的態度最為關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v1977 的頭像
    inv1977

    inv1977

    inv19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