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在問這件事:
可不可以把要還的錢拿去投資然後把賺的錢再拿去還債......
讓我們看看以下的情境...
==================================================
情境一:還債
固定成本:2.75%房貸外加利息費用支出
機會成本:固定成本*(1+其他投資機會報酬率)-固定成本
總成本 = 固定成本+機會成本
= 欠債沒投資的「機會成本」
==================================================
情境二:不還債
固定成本:2.75%的房貸外加利息費用
機會成本:固定成本(1+2.75%)*(1+ROI) - 固定成本
總成本=固定成本+機會成本
==================================================
因為「機會成本」有一種隱含時間價值觀念
我會把情境二的「機會成本」狀況納入定存
意思是若是我承擔固定成本(房貸)的情況下
對我而言這是負債,亦即要承受的基本「投資風險」
我除了要賺到比房貸高的「絕對比較收益」
應該也要負擔損失「同期間的時間價值風險」...
我們再舉個例子..
我負債200萬,利率是2.5%,每年期末還款
現在我有兩種選擇:還債或不還債
情境1:還債
期末我一共要還200萬*(1+2.5%) = 205萬
這205萬就是我的「固定成本」...
要是有一個投資機會(假設無風險)是3.5%的ROI
所以我可以有207萬的獲利機會
2萬就是我的「機會成本」(因為選擇要還債而喪失的機會成本)
所以我的總成本是205萬+2萬,共207萬
情境2:不還債
還是一樣,我一共有205萬的固定成本要負擔
所以我今年年底的「投資風險」就是205萬(因為這是原本要用來還債的)
只要大於205萬的對我而言都是「有賺頭」
但是205萬這個「投資風險 」
我們必須經過「比較利益」概念來計算它的「機會成本」
假設一年定存利率是2.3%
如果我們把它投入無風險的定存(假定,雖然定存不見得完全無風險)
期初存定存後期末的收益約為209.72萬
若是沒有保證能夠「擊敗」一年期定存投資收益的投資工具
還不如選擇存定存比較能夠賺取「保證獲益」的時間價值
所以只要能有大於4.72萬的投資收益我就會選擇該投資工具
如果有人眼尖的話..
就會發現我把基金的sharp值概念帶入這裡面....:)
如果有人眼更尖的...
會看到這個例子的情境二的「機會成本」遠大於情境一的「機會成本」
那你還會想「欠債投資」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