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当然知道世界首富是盖茨,他的财富大约为500亿美元。但是,《货币战争》会告诉你,有一个家族,其财富超过50万亿美元,那就是在金融领域兴风作浪的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家族。

    知道为什么杰克逊、林肯、加菲尔德、肯尼迪、里根这五位美国总统都被暗杀吗(其中只有里根幸免于死)?知道美联储竟然是一家私人拥有的中央银行吗?知道为 什么有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吗?知道为什么一战之后紧接着又是二战吗?知道为什么要用美元挤走黄金的国际“硬通货”地位吗?知道中东石油为什么对美 元格外重要吗?知道日本为什么会在1990年代陷入长期的经济萧条吗?知道谁是亚洲金融危机的背后黑手吗?

    在《货币战争》中,这一切的谜中谜都有同一个答案:货币。那些控制着货币发行权的人真正控制着这个世界。所有妨碍他们的政治家会被暗杀掉,而代之以顺从的 人。这使美国总统的伤亡率“高过美军诺曼底登陆一线部队的伤亡率”。货币发行者人为地制造货币供应的大量增加或减少,相应地,产生了通货膨胀和紧缩。与此 伴随的是巨大的财富被银行家们抢走,这被叫作“剪羊毛”。

    在《货币战争》看来,1929年的大萧条、日本1990年代的经济停滞、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甚至两次世界大战,不过是“剪羊毛”的过程而已。伴随 着这些人为的灾难,一些个人甚至整个国家陷入了赤贫,而另有一部分人却获得了惊人的收益,那就是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代表的银行家们。

  由于黄金不像纸币那么容易控制,所以,黄金天然的“国际硬通货”的王冠被小心翼翼地,但绝对是故意地一步一步地被篡夺了。

  至于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其效果跟“全球化”一样,只是为了推动美元这个纸钞在更大范围的流通而已。

  对了,还有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中国。

  在《货币战争》看来,中国将是下一个被“剪羊毛”的目标。如果说那是一场战争的话,针对中国的货币战争事实上现在已经打响了。

  由于过于宏大的目标,《货币战争》在很多地方免不了给人一种“捕风捉影”的感觉。但是,如果在细节上不是那么挑剔,你也许会承认,读读《货币战争》能获得一些启发。

  不久前,南方周末记者通过电子邮件采访了在美国的《货币战争》的编著者宋鸿兵。宋鸿兵1990年代初留学美国,最近几年一直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

  南方周末:《货币战争》一书的主要观点大致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它的形成受到什么人或事的影响?

   宋鸿兵: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深深地震撼了我。仅仅凭直觉,我就感觉到,那么大的一个事情,横扫了整个东南亚,数以万亿美元计的财富灰飞烟灭,那绝 对不可能是几个对冲基金就能折腾出来的。后来,我就注意进一步探究这个问题,在美国这边不断和一些金融界的前辈和朋友讨论。逐渐地,我了解到,在对冲基金 背后果然有强大的金融势力。这种势力不仅仅左右着对冲基金,甚至对美国乃至于整个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都发挥着巨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以极为隐蔽的方式 表现的,你甚至可以说,那是一切内幕中的内幕。这个内幕是我们中国人完全陌生的。

  然后,我又从那些金融势力入手,系统研究1990 年代初的苏联东欧的解体,1980年代末开始的日本金融危机,1980年代的南美债务危机。渐渐地,一些共同性的东西呈现了出来。当然,紧接着又产生了新 的问题和疑惑。于是,我继续把视野和研究范围逐渐扩大,然后又有更多的线索和更多的问题。当我第一次将三百多年来的西方重要金融事件串在一起观察和思考 时,一个个原本孤立的事件和支离破碎的细节被逐渐拼成了一块巨大的“拼图”,这个 “拼图”的背后有一个支撑它们的架子:货币发行权。事实上,对货币发行权的角逐,构成了西方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线索。

  南方周末:《货币战争》看起来不像一本学术性很强的书,其中包含了太多“革命性”的内容,但是,似乎缺乏足够的支撑,您是否同意这样的评价?

  宋鸿兵:《货币战争》与传统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最主要的不同是研究问题的思路和角度。它不是一般的抽象学术概念的探讨,而是从金融战的视角去审视历史上的人和事,所以能够揭示出一般学术著作涉及不到的领域。这大概就是这本书拥有“革命性”内容的原因了。

  这本书的初衷既不是用来评职称,也不是学位论文,它更像是电影《地道战》里的那半夜被敲响的钟声,鬼子已经悄悄地摸进了村,可全村的乡亲们还在睡觉,希望我就是那个敲钟人,也希望这钟声能提醒村长和民兵们准备战斗。

  这本书采取的是通俗易懂的写法,但是它也并非如有的人说的是“演义小说”,基本的史料与数据方面,我都尽可能地给了出处。尽管读者可以对书中的一些推论进行怀疑,但是,我可以保证的是,基本的资料是完全依照学术要求给出的,是真实可靠的。

  南方周末:您在书中预告了还要出“对策篇”,能否提前做一些披露?

  宋鸿兵:对策篇将主要涉及到现代金融体系中的一些“穴位”,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穴位”来套利。另外,对中国“金融防火墙”的设计问题、人民币未来改革的思路进行了一些探讨。

                                                                    南方周末记者 陈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v19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